吉得利安心承诺!

首页    吉得利安心承诺!


@央视财经:【#315晚会曝光保水虾仁#磷酸盐超标!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剂、包冰增重:#1斤虾仁7两冰#】近期,#315晚会#接到群众举报,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、超量添加保水剂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,常用复合磷酸盐,能保持虾仁的水分、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,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“保水”或“泡药”,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“给虾增重”。


这个新闻一出,有不少妈妈们都担心虾仁还能吃吗?也有不少朋友对保水剂开始恐慌。其实,这个新闻在曝光违规商家的同时,也存在对大众的一些误导。

我们需要明确——保水剂本身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,只要合规使用,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。


吉得利的安心承诺

  • 零保水剂添加以腌料为例,吉得利腌料不含磷酸盐、胶体等任何保水剂,仅通过天然香辛料与盐糖配比提升肉类持水性,从源头避免超标风险。
  • 合规为先:所有添加剂均通过安全评估,用量严控在国标范围内,杜绝过量添加。
  • 透明标注:配料表清晰标注所有成分,无隐蔽添加,让消费者买得明白、吃得放心。



微信图片_20250115093338.png



保水剂是什么?


保水剂(Water Retention Agents),是一类食品添加剂的统称,主要功能是帮助食品保持水分、改善质地或延长保质期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,与食物中的水分子结合,阻止水分流失。

常见的保水剂及“锁水”机制

  • 磷酸盐类(如三聚磷酸钠、焦磷酸钠)

    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,增强其与水结合的能力(类似“磁铁吸附”)。

    调节食品酸碱度(pH值),抑制微生物生长,延长保质期。

  • 胶体类(如黄原胶、卡拉胶)

    形成网状结构,将水分“包裹”其中(类似“海绵吸水”)。

  • 糖醇类(如山梨糖醇、甘油)

    利用强吸湿性吸附环境中的水分,防止食品干燥结块。



日常生活中常用在哪些产品中?


保水剂并非洪水猛兽,合法合规使用可以提升食品品质。以下是它的常见应用场景:

1. 肉类加工制品

  • 火腿肠、午餐肉:磷酸盐让肉质更嫩滑,避免加热后变硬变柴。

  • 冷冻肉卷、火锅丸子:防止解冻时水分流失,保持Q弹口感

2. 烘焙与速冻食品
  • 面包、蛋糕:甘油或丙二醇延缓淀粉老化,保持柔软湿润。

  • 速冻水饺、包子:减少冰晶形成,避免解冻后面皮干裂。

3.豆制品与仿生食品

素肉、植物蛋白制品:磷酸盐模拟真实肉类的多汁口感。

4.调味品与酱料
  • 蚝油、沙拉酱:胶体类保水剂(如黄原胶)防止分层,维持浓稠质地。

  • 调味粉(鸡精、咖喱粉):糖醇类(如山梨糖醇)防潮防结块。

  • 部分腌料:磷酸盐常用于锁住肉类水分,但吉得利腌料坚持不含任何保水剂,通过天然香辛料与盐糖科学配比,实现入味与保水效果的平衡。





保水剂安全吗?

超标危害有多大?


合规使用 安全可控


国际认可: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和世卫组织(WHO)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(JECFA)评估,磷酸盐类每日允许摄入量(ADI)为每公斤体重70毫克(以磷计)。


国标规定:GB 2760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明确规定了保水剂的种类、用量及适用范围。例如,预制水产品中允许使用三聚磷酸钠、焦磷酸钠等保水剂,最大添加量为1g/kg(即0.1%)。





超标风险 潜在健康威胁


若长期过量摄入某些保水剂,可能带来以下问题:
  1. 磷酸盐过量:

    • 干扰钙、铁、镁等矿物质吸收,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
    • 可能加重肾脏负担,尤其对肾功能不全者不利。

  2. 胶体类过量:

    • 可能引发肠胃敏感人群腹胀、腹泻(如卡拉胶过量)


315曝光的违规案例警示我们:添加剂滥用源于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,而非技术本身。吉得利坚持用责任与技术护航食品安全,不盲目追求“零添加”噱头,也不为降低成本牺牲品质,一切以科学为依据,以健康为底线。

选择吉得利,是选择一种态度:
添加剂不可怕,可怕的是滥用;美味无需牺牲安全,科技应当服务健康。下次选购调味品时,不妨认准配料透明、工艺严谨的品牌,让每一餐都安心落胃。



2025年3月21日 15:31
浏览量:0
收藏